民進黨雪崩式敗選 拆解箇中三原因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8/11/25 16:55

最後更新: 2018/11/25 20:11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民生工作沒成績
  • 改革太「離地」急進
  • 內部不團結埋敗選伏綫

回望蔡英文總統執政兩年多,台灣經濟未見起色、改革進退失據、加上黨內派系爭趨向激烈。在這3個關鍵因素影響下,民進黨在今次地方選舉中遭遇「雪崩式」慘敗,顯然不是偶然。

觀察人士指,統獨爭端沒有在這次縣市選舉中發酵,因此民進黨的敗選,並不是敗在政治議題、而是敗在民生議題;其中,蔡英文上台兩年來,台灣經濟沒好轉、更有向壞之勢,成了致命傷。

其一︰民生工作沒成績

蔡英文曾信誓旦旦要改善台灣經濟,說最低工資達至30K(3萬元新台幣)是夢想,但今年中確定的最低工資,卻只由2.2萬調升為2.31萬元新台幣。

最低工資比承諾少了7K,本已招至輿論狠批。但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不僅沒為之滅火,還曾稱「台灣平均月薪48K,創18年新高」,「如果薪水不到48K去跟老闆要」,結果被抨擊說風涼話。

同時。民進黨上任後兩岸關係急凍,陸客銳減,觀光業兵敗如山倒,農漁產品輸出大陸受阻,更令民間怨懟升級。

蔡英民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。

其二︰改革太「離地」和急進

另一方面,蔡英文上任後曾展示「改革急先鋒」的姿態,但結果改革不是太急、就是進退失據,令自己深陷輿論旋渦。其中「一例一休(勞工每周至少有一天硬性的例假及一天彈性的休假)」修法,節奏亂套,讓勞工怒指政府向資方傾斜、基層民心動搖。

再說「年金(退休金)」與同性婚姻議題,社會本無共識,蔡英文政府試圖強推,結果招至一鼻子灰。

無怪乎台南市長當選人黃偉哲分析這次的選情時形容,「(蔡政府)改革的方向是對的,但車開太快會翻車」。

其三︰勢窮則團結、安逸變內鬥

此外也有分析指,民進黨內各個派系,過去共同敵人是國民黨,但在打垮國民黨後,沒了外部敵人,內部角力不斷升級,內部不團結,成為今次敗選伏綫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